跳至內容

購物車

您的購物車為空

文章: 完美濃縮咖啡的科學原理:追求咖啡藝術的極致表現

完美濃縮咖啡的科學原理

完美濃縮咖啡的科學原理:追求咖啡藝術的極致表現

完美的濃縮咖啡(Espresso)不僅是一種飲品,更是一門精確的科學與藝術的結合。一杯理想的濃縮咖啡應該擁有豐富的風味、絲滑的口感和美麗的咖啡油脂(Crema)(咖啡上層的泡沫)。當你放一小塊糖在完美的濃縮咖啡上時,它會短暫地浮在表面幾秒鐘才緩緩下沉 — 這被許多專業咖啡師視為判斷濃縮咖啡品質的經典測試。讓我們深入探討製作完美濃縮咖啡背後的科學原理。

完美濃縮咖啡的標準參數

專業咖啡師普遍認為,理想的濃縮咖啡不是單份而是雙份,約45毫升(1.5盎司)。以下是製作這杯完美濃縮咖啡的關鍵參數:

  • 咖啡粉量:使用14-16克研磨咖啡豆
  • 萃取時間:28-30秒
  • 萃取過程:按下開始按鈕後應有3-5秒延遲,然後從慢慢滴落發展為均勻的細流
  • 停止萃取時機:當咖啡流從棕色轉變為金黃色時立即停止
  • 機器壓力:標準濃縮咖啡機應保持9-10巴的壓力

研磨度的關鍵作用

咖啡研磨度被視為製作完美濃縮咖啡的最關鍵因素。研磨度直接影響三個重要因素:接觸時間、萃取率和流速。

咖啡豆中的可溶性成分有著不同的溶解度,它們的萃取順序如下:

  1. 最先萃取:果酸(明亮、水果風味)
  2. 中期萃取:烘焙過程中的梅納反應和糖褐變產生的輕香氣(堅果、焦糖、香草、巧克力等)
  3. 最後萃取:較重的有機物質(木質、灰燼、麥芽、煙草等)

研磨咖啡時,您實際上是在大幅增加咖啡與水接觸的表面積。研磨度不會改變被萃取的成分,而是改變這些成分被萃取的時間順序。因此,需要根據萃取時間隨時調整研磨度:

  • 如果咖啡流動太快(萃取時間少於25秒),應使研磨更細
  • 如果咖啡流動太慢(萃取時間超過30秒),應使研磨更粗

重要的是,應該只調整研磨度,而不是改變壓粉的力度來控制流速。由於咖啡的吸濕性,一天中的濕度變化會顯著影響萃取時間,因此咖啡師需要根據萃取時間的變化適時調整研磨設置。

理想萃取率的科學

"可溶性產量"或"萃取率"定義為能夠溶解在水中的咖啡粉重量百分比。簡單來說,就是有多少咖啡最終進入杯中。

理想的萃取率被廣泛認同為20%±2%(18%-22%)。這一數值最初由麻省理工學院E. E. Lockhart教授在1950年代領導的咖啡沖煮研究所(CBC)所計算,並被美國特種咖啡協會(SCAA)的後續測試所證實。

  • 低於18%的萃取率:被視為"萃取不足",特別是"發展不足",因為理想成分未被充分萃取。這種咖啡通常感覺酸,因為酸性成分在早期就被萃取出來,而平衡的糖分(甜味)和苦味成分則在後期才被萃取。

  • 高於22%的萃取率:被視為"過度萃取",特別是苦味明顯,因為在酸性和糖分基本完成萃取後,苦味成分繼續被萃取出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咖啡因在萃取過程中較早被提取,因此更高的萃取率並不會產生更多咖啡因含量的咖啡,只會產生過度萃取的咖啡。一旦所有理想成分被萃取出來,咖啡流就會從棕色轉變為金黃色,這也是為什麼專業咖啡師在看到顏色變化時會停止萃取。

咖啡研磨機的重要性

任何專業咖啡師都會告訴您,在製作濃縮咖啡的器材鏈中,研磨機是最重要的。選擇研磨機時,應優先考慮具有較大研磨刀盤、較重整體重量和低速研磨功能的機型。

磨盤式研磨機(而非刀片式)主要有兩種類型:平刀盤和錐形刀盤。

錐形刀盤研磨機的優勢

  • 增加每個咖啡顆粒的表面積,提高可萃取的風味量
  • 由於刀刃較長,可以較低速度旋轉,減少產生的熱量
  • 使用壽命更長:錐形刀盤處理約2000磅咖啡後才需要更換,而平刀盤處理600磅後就需要更換

濃縮咖啡需要非常細且一致的咖啡顆粒,因為它是在高壓(9巴,約135磅/平方英寸)下短時間內完成萃取。研磨不一致不僅會導致萃取率不均勻,還可能導致嚴重的通道現象(channeling)。通道現象會使咖啡餅中的某些部分過度萃取,而其他部分萃取不足,導致咖啡同時呈現苦味和酸味。

咖啡油脂(Crema)的科學

咖啡油脂是濃縮咖啡獨特的特徵之一,也是鑑定濃縮咖啡品質的重要指標。它是由高壓迫使咖啡豆中的油脂溶出,在水中形成的膠體,其中小油滴懸浮在水中。

理想的咖啡油脂應具有以下特徵:

  • 主要呈深色,但有一些白色條紋,呈現出類似虎紋的外觀,並帶有小氣泡
  • 厚度為幾毫米,完全覆蓋濃縮咖啡表面
  • 雙份濃縮咖啡的顏色應為金棕色至深棕色
  • 咖啡倒入的位置顏色可能略淺
  • 咖啡油脂應至少保持3-5分鐘甚至更長時間

咖啡油脂的形成源於濃縮咖啡在高壓下萃取時釋放的二氧化碳。豐富、持久的咖啡油脂通常表明咖啡新鮮且烘焙和萃取適當。

實用技巧

  1. 一致性是關鍵:在壓粉時,保持約30磅的壓力一致性比實際使用多少壓力更重要。

  2. 留意變化:全天候監控研磨度,根據萃取時間的變化進行調整。濕度變化會影響咖啡的吸濕性,導致萃取時間變化。

  3. 觀察顏色變化:學會識別咖啡流從棕色變為金黃色的確切時刻,這是停止萃取的最佳時機。

  4. 先投資研磨機:如果預算有限,優先投資高品質的研磨機,而不是昂貴的咖啡機。

  5. 糖浮測試:一個簡單的測試是將一小塊糖放在新萃取的濃縮咖啡上,如果糖能浮在表面幾秒鐘,這通常表明咖啡油脂品質良好。

製作完美濃縮咖啡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。通過了解和掌握這些科學原理,您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咖啡製作技巧,創造出令人驚嘆的濃縮咖啡體驗。

Read more

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決定因素

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決定因素 | 影響這杯提神飲品的關鍵

咖啡因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,它能幫助我們保持警覺並提高專注力。對於咖啡愛好者而言,了解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的影響因素,能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。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?

閱讀更多

咖啡酸度的迷思|新研究挑戰我們對咖啡酸質的認知

「這款咖啡有明顯的蘋果酸特質,隨著溫度降低又展現出酒石酸的酸度...」 如果你曾參加過咖啡師大賽,你很可能聽過類似的描述。你甚至可能熟悉咖啡中常見的有機酸—檸檬酸、蘋果酸、乳酸、醋酸—的味道,並自信能在盲測中區分它們。然而,最新發表的研究卻提出了令人驚訝的觀點:沖煮咖啡中許多有機酸的含量低到幾乎無法被檢測出來。

閱讀更多